(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脱节,专业课育人功能不足。以往的共同体意识教育多围绕思政课程展开,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专业课融入思政内涵的探讨不深、意识不强、路径不宽。本课程打破壁垒,将思政资源引入专业教学,赋专业课程予新内涵。
(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度不高。现有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对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本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使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特征、基本内容、政治基础、文化内涵等课堂知识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三)思政教育信度不高、效度不强。高校思政课程存在“抬头率”、“点头率”不高,感染力、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本课程挖掘“四史”思政资源,通过红色遗迹走访、不同时代人物面对面访谈,在有形、有感中增强“五个认同”。
(四)思政教育手段不多、学生兴趣不高。现有思政教育手段单一,课堂生搬硬套和“贴标签”空洞说教现象较为常见。本课程将课堂延伸到田野,开辟育人新路径、新资源,构建起实践与理论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