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教学方法上,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大情境”中切身感受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改变以往单一的书斋式教学模式,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育人素材。发挥本学科田野调查优势,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主动探索、深入研究的兴趣,从实践中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认。
(二)在教学方式上,把口述史作为教学手段,再现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深入基层社会、创新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与援藏干部、民族干部、三线建设人员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访谈中接受熏陶、汲取养分,感悟承载其中的伟大共同体精神,以史励志、以史铸魂。
(三)在教学内容上,将蕴含“革命信仰、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人物精神”于一体的“四史”作为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将“四史”作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教材。通过红色资源考察和口述史访谈,深入解读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将规范记录的调研案例收入专业教学案例库,帮助学生在回望历史的人、物、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中华民族观。
(四)在教学模式上,创设“同学同研同行”的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师生共同体。由教师带队组织田野实践活动,共同探索先辈维护、建设共同体的感人事迹,搭建起师生同研共创、共同探索的平台与教学氛围,塑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