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历经五年探索,以“四史”为核心,从课堂走向田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教学方法、理念和内容得到普遍认同,受学生欢迎、社会认可。

(一)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赴西藏等涉藏地区开展调查,与教师合作撰写的20余份研究咨询报告被中央及省部级部门社采纳,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赴云南迪庆、丽江、西藏展开口述史访谈,多位学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独立发表或与导师合作,撰写《共同书写的历史——云南迪庆扎根式援藏干部口述史》等30余部(篇)论著,学术能力显著提升;获“中国人类学研究论文田野调查奖助金”项目3项,省、校级创新项目20余项,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教学与科研互促互哺

1)教学上,学生团队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金奖,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选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通过观察理解中国》入选云南省一流课程;云南民族工作研究、西南民族经济研究导师团队入选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

2)科研上,团队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民族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0部,多部(篇)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获奖上,教师指导学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国家级)、省级二等奖,获云南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三等奖。

 

(三)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1)已毕业学生在任职高校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科研教学。多人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支持,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大学东陆中青年骨干教师。

2)培养了30余名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四川甘孜、西藏、新疆喀什等民族地区服务,践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使命的基层民族工作者。

 

(四)培养理念和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李志农与学生合著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从课堂走向田野——以云南扎根式援藏干部口述史实践教学为例》在C刊发表后,被人类学之滇、中国民族史等公众号推送,在西藏智库国际论坛等上发表,被“中国宗教网”推介;陈雪、朱凌飞等带领学生赴云南文山调研撰写的8篇文章被《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民族时报》刊发,被“学习强国”“中国宗教网”等推送,阅读量超千;李伟华指导的围绕“四史”教育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堂”——话剧《魁阁时代》获云南省第一批社科普及创新示范项目,受CCTV央视网新闻转载。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