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课程体系,从思政素养、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四个维度形成有机的培养体系。①思政素养;针对跨境资源环境领域特点,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化学生对国情、省情及行业现状的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学科与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②基础知识: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出版专著和打造精品课程。③专业技能: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环节,构建以课程实习、学科竞赛、参与科研课题和行业企业实践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4综合素质: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切实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中国人才。
(2)搭建理论到实践全方位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云南省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何大明国际河流研究首席科学家工作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元江干热河谷水+保持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4个野外科研基地,联合省内外资源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共建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形成全过程人才培养平台,确保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培养。长期聘请国内高水平机构(如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和资源环境领域企业(如“中电建”、“华能集团”等)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和技术骨干为合作导师,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导师课题,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了高水平的国际化培养平台。依托亚洲国际河流中心和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共建“水生态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加)”以及“中压-尼泊尔地理联合研究中心”,与全球33个国家/地区的5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网络,发起了“世界跨境水大学研究网络”,是“克马拉雅大学联盟”创始单位成员,参与了全球网络“全球水伙伴”和“印度河上游研究网络”,长期主办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学术年会,跨境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学术年会,亚洲国际河流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访学交流和国际合作机会。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