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新气象、大作为

                       --“教学相长型”师生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评价与推广

用人单位对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的评价


调研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气象局、云南曲靖气象局、云南丽江气象局、云南西双版纳气象局等20家主要用人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评价。用人单位对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为100%,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为52.63%。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胜任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很好,体现了“教学相长型”特色思政教育体系的培育效果。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很优秀,体现了我系研究生毕业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较好。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很较为突出,体现了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效果显著。但同时,用人单位认为在“精神面貌与仪容谈吐”以及“工作主动性”方面应有所加强,还应加强“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的提高。

 

调研对象: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云南省气象局

4.      云南曲靖气象局

5.      云南丽江气象局

6.      云南西双版纳气象局

7.      云南大理气象局

8.      云南红河自治州气象局

9.      中国科技大学

10.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

11.   兰州大学

12.   云南玉溪气象局

13.   云南景洪气象局

14.   云南昆明气象局

15.   云南保山气象局

16.   云南昭通气象局

17.   云南楚雄气象局

18.   云南德宏气象局

19.   云南怒江气象局

20.   云南文山气象局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为100%;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52.63%

图 1  用人单位对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胜任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很好;但在“精神面貌与仪容谈吐”以及“工作主动性”方面应有所加强。

图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的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很优秀;但应加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图 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技术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很较为突出;但应重视 “外语水平”的提高。

图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技术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系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建议:

1、教学课程内容要与业务需求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多开设雷达气象、卫星气象等方面的课程。

2、加强基础课程学习 。

3、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提升英语水平。

5、结合气象局预报业务需求增设相关专业,与时俱进。

6、加强短期预报培养 。

7、气候与环境相结合方面应该加强培养,目前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队伍大气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如果能够在学校打下基础,对未来适应工作要求很有作用。

8、加大对学生理论实践的培养。

9、增强雷达、卫星等实用技术课程学习力度。

10、课程开得不够全面。

11、加强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的结合。

12、学生的研究方向可以适当和业务科研联系。

13、加强python教学。

14、基础知识部分需进一步加强。

15、加强气象运用方面的培训。

16、加强对动手能力与主动能力的培养。

17、多与气象部门合作交流。

18、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加大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培养复合型的气象人才。

19、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

20、加强专业性、实用性、研究性。

21、多与实际气象业务相结合。

22、加大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数据来源: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用人单位对我系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加强对外交流。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面向未来。

3、学校可以让学生平时多与气象局接触,了解当下业务需求和发展前沿,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除气象部门之外,可以多关注生态环境部门队伍大气专业人才的需求。

5、加强天气预报实际业务能力培训。

6、和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进行更多的沟通。

7、和地方单位沟通能力培养方向。

8、加大研究生层次学生同用人需求单位的联系。

9、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10、可考虑定向培养。

11、开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辅导培训。

12、加强宣传、自我推荐。


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用人单位招聘我系毕业生主要通过“校园招聘”和“招聘网站”等方式,学校可以加强这几方面的就业指导。

5  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

数据来源: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毕业生就业地区: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以云南省为主,占比为72.31%。这一流向与我系办学定位相契合,为云南省的气象行业及相关领域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6  毕业生就业地区

数据来源: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单位流向方面,以气象局、气象台(其他事业单位)为主,机场(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次之,这显示我系研究生毕业生大量流向气象业务领域,少部分从事科研工作,学校可针对此现象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气象预报业务的综合培养。此外,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增强毕业生在更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7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