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完成人
李志农,女,汉族,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技术和学术带头人,云南大学“东陆学者”。 研究方向:藏族及周边民族民族关系、涉藏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研究。 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宗教人类学学会理事,...
成果简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专业课与思政课间应打破壁垒,协同育人。云南大学民族学、社会学聚焦国家战略,践行使命担当,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于2017年在民族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下着手开设面向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三个专业研究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业必修课程,因循“统一多民族国家”逻辑,内容包括“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现代国家理论与国家建设实践、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时代民族工作”等。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后,应国家所需,将“四史”实践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带领学生开展红色资源考察和“四史”口述史访谈,把课程延伸到田野,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也作为增强“五个认同”的内化实践,期间进行了以下探索: 在理念上,打通专业课与思政课壁垒,赋专业课程以思政内涵,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效果。 在结构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重返课堂的课程结构,实现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的深化与升华。 在方法上,从课堂走向田野,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