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

成果简介更多+

云南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培养生态学人才的双一流高校,致力于培养具备生态学理论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云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一些药用兰科植物由于长期过度采集已濒临灭绝。兰科植物综合保护和利用团队致力于培养研究生从保护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再应用于保护实践,为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探索新的途径。利用菌根真菌成功开展了极小种群物种白旗兜兰的回归和种群重建,在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真菌研究取得突破性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回归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技术规范,应用于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通过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与文山云斛和重庆罗斛公司开展多点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扶持毕业大学生创立罗平岩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团队研究生全程参与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相关技术已在罗平-广南一带得到了推广应用,成为喀斯特山区的特色产业,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效益,也能为本地区提供长期的经济利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团队研究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2项,目前已获授权4项;主持云南大学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2 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 项;参加系列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1 项、云南省金奖 4 项等各类奖项10余项,王新菊同学获2022年云南省创新之星称号,多位同学获国家及云南省政府奖学金。教师获第一届云南大学校友总会郭氏创新创业优秀教师奖、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解决的教学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打牢理论基础是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保护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应用于保护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理念: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矛盾,与企业合作,把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培养学生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能力。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