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山地共生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区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成果简介更多+


西南山地典型生态脆弱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区域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山地人居环境的生产规模、生活方式、聚落结构、营造模式等,与平原城市相比有明显区别。由于地处特殊而复杂的生态环境,较平原地区更面临“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普遍矛盾与问题。如何摒弃单一学科、单一思维、单一能力的传统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采用共生理念,用正确理论指导山地区域复杂的人居环境建设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使其满足科学性、安全性、建设性要求,避免造成“建设性的破坏”,解决生态脆弱区域复杂问题,是教学和科研中的关键。

本次完成单位云南大学与重庆大学同属西南地区建筑类高校教育联盟,双方根据自身学科优势,以生态与山地共生为主要目标,在生态保护和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领域形成了共赢与互补的紧密关系。团队成员紧抓生态共生的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形成山地生态智慧、山区韧性、山地社区实践、山地乡村实践等创新性、开放性课程群,开辟社区和乡村开放课堂,推行“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山地、高原山地特殊区域,针对人居环境,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与研究,致力于培养生态与山地共生、自然与人文和谐、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与区域适应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经过近20余年的教学探索,形成“1+3+3+2”创新教育模式。即建立1种体系,采取3种范式,产生3类效益,培养2类人才。

在此培养教学过程中,团队“建筑学科开放性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实践改革”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市级教改项目、优秀案例库6项;建立重庆磁器口、滇池会展中心等20余个教学基地;获得省部级级研究生导师团队5个;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获国家级规划设计奖20余项;顺利指导硕士毕业生300余人,其中1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团队指导研究生多次参与国际竞赛,共获得10余次国家级奖项;主持各级各类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50余项;研究生共参与了10余本论著的辅助出版工作;团队研究生读研期间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等)105篇以上;获得国家专利数10项以上。该模式被西南地区各建筑类高校所采纳,极大推动了西南地区建筑类高校教学水平,为西南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建筑类人才,为区域人居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 2004- 202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滇ICP备12004993号-2